2025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炒股配资之家网,主题为“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——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”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专家赵世勇、于丽娜分别从老年口腔管理及全民减糖两大维度,带来权威解读,助力公众掌握科学护齿方法。广东省正通过体系建设、AI筛查、重点人群干预等举措,构建全链条口腔健康服务网。
口腔健康牵动全身,误区不破隐患多
“人老掉牙是自然规律,无需修复”——这一认知误区在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。赵世勇副主任医师明确指出,老年人牙齿脱落并非“自然老化”必然结果,多由牙周病、龋病、外伤等可控可治的口腔问题引发。若放任缺牙不管,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健康风险:余牙易出现倾斜、伸长,导致牙列错乱;面部失去牙齿支撑会出现塌陷;咀嚼功能减弱会直接影响食物消化吸收,引发营养不良,加重肠胃负担,更有研究提示可能增加老年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。
预防缺牙,定期针对性口腔检查是关键。赵世勇表示,老年人口腔检查需聚焦五大重点:牙周检查,重点排查牙龈出血、牙周袋深度等指标;龋齿检查,尤其需关注根面龋;口腔黏膜检查,及时排除癌前病变与癌变隐患;修复体检查,查看假牙是否松动、与口腔组织是否密合;口腔功能评估,检测咀嚼效率与颞下颌关节功能。
减糖护牙要科学,“频率”比“总量”更伤牙
于丽娜副主任医师明确糖分的科学分类:非游离糖天然存在于完整水果、牛奶、谷薯类及新鲜蔬菜中,对牙齿刺激较小;游离糖则需重点警惕,既包括食品加工中额外添加的高果糖浆、白砂糖等,也涵盖果汁、蜂蜜中的糖分。完整水果榨成果汁后,糖分形态会转化为游离糖。
“游离糖易被口腔细菌分解利用,产生酸性物质诱发龋齿。同时,游离糖摄入过量会导致能量过剩,增加超重、肥胖、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。”于丽娜特别提醒,相较于吃糖“总量”,吃糖“频率”对牙齿的伤害更大。每次摄入含游离糖的食物后,口腔pH值会降至5.5以下,引发牙齿“酸攻击”。早期牙釉质脱矿具有可逆性,若持续受到酸攻击,将发展为不可逆的龋洞。
针对减糖护牙,她提出“三少原则”:少在食物中额外加糖、减少吃糖频次、减少游离糖总体摄入量。吃完甜食后可立即用清水或无糖漱口水漱口,建议等待半小时后再刷牙,避免牙釉质处于脱矿脆弱状态时,因刷牙动作加剧磨损。
广东构建牙病防治网,AI助力儿童龋齿早筛
为贯彻落实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《广东省健康口腔行动实施方案(2019-2025年)》,广东省将口腔健康管理升级为“预防-诊疗-康复-保障”全链条服务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牵头推进市、县级牙病防治中心建设,第一批已有40家医疗机构获批,今年9月开展了第二批申报工作。
在儿童青少年口腔健康防控方面,广东率先研发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学生口腔健康数字化管理平台。2023年,在深圳市121所学校试点AI筛查,覆盖48795名学生,窝沟封闭和龋齿充填适应证的筛查准确率分别高达97%和96%。同时,广东实现学龄儿童窝沟封闭与学龄前儿童局部用氟项目全省21个地市全覆盖。2024年累计为76.47万儿童提供免费口腔检查,完成39.67万儿童120.4万颗恒牙窝沟封闭。
老年口腔健康促进方面,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成立“老年口腔健康促进行动”项目办公室,举办粤港澳口腔健康科普公益大讲堂。目前,广东省成人每天2次刷牙率为55%,高于全国平均值10%;65岁-74岁老年人存留牙数为24颗,达到国家总体要求。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通讯员 粤卫信 王雪莹
炒股配资之家网
鼎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