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9日炒股配资平台知识,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迎来第七届精准医学高峰论坛暨AI与精准医学创新大会的开幕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侯凡凡现场介绍,其团队开发的“智肾”大模型已应用于临床一线,显著提升慢性肾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依从性,让自我管理达标率实现翻倍增长。
同期举办的第五届广州精准医学博览会(医疗机器人专场)更是机器人云集,从手术到康复,多款医疗机器人登台亮相,展现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医疗领域。据悉,本次系列活动向公众免费开放,展期为9月19日至21日。
“智肾”大模型成慢性肾病管理新武器
侯凡凡院士在报告中指出,“智肾”大模型作为国内首个慢性肾脏病综合管理大模型,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底座,整合了中国人群肾脏病医疗大数据、真实世界临床证据及国内外最新指南,构建出一套覆盖疾病全周期的智能化管理生态系统。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1.2亿,但知晓率不足10%,专科医生数量有限、基层医疗资源匮乏是目前防控的主要瓶颈。
针对这一现状,“智肾”大模型设置了三个应用端口:专科医生端可帮助医生快速掌握最新治疗指南;基层医生端致力于让全科医生了解肾脏病防治基本原则;患者端则提供饮食、运动、控盐等日常生活指导。侯凡凡提到:“病人太多,医生诊疗时间非常短,根本无法细致指导患者。有了大模型,患者可主动查询,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。”数据显示,患者饮食和控盐依从率从原来约10%提升至20%至30%,实现翻倍增长。
医疗机器人多场景亮相,手术康复精度受瞩目
2025广州精准医学博览会(医疗机器人专场)成为展示AI与机器人融合应用的重要舞台。现场展出了多款手术机器人、康复机器人、导诊与护理机器人,吸引众多观众互动体验。由华南理工大学团队联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机构开发的“脑机接口下肢康复机器人”,可帮助脑卒中、脑外伤及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下肢步行康复训练。
蛇形臂单孔机器人也在现场进行演示,其临床应用工程师寿鹤君表示,该设备具备多维度操作能力,能在狭小空间内完成稳定、精细的组织分离与缝合,目前已在内地60多家三甲医院完成上千例手术。此外,康复外骨骼机器人、软体康复手套、AI健康管理平台等创新产品也一同展出,显示医疗机器人正加速覆盖手术、康复、慢病管理等多诊疗场景。
AI诊断水平获认可,伦理规范待完善
多位专家在大会报告中指出,人工智能在疾病诊断、医院管理、预测预后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价值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杨钦泰介绍,该院构建了广东首个医疗行业“数据湖”,整理了自2012年以来5200余万人次门急诊与124余万人次住院患者的全量数据,并开发出AI预问诊、手术辅助等系统,“在疾病诊断上,AI达到高年资专家水平。”
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刘臻臻分享,针对白内障防治困局,团队构建了智能防治体系,实现早筛早诊,使诊治年龄提前6年,漏诊率降低32%,并通过DeepSurgery系统将医生培养周期从10年缩短至2.5年。也有专家提出,AI与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同时,行业需进一步明确意外情况下的责任归属,完善伦理规范体系。
侯凡凡院士强调,AI与医疗机器人的核心价值,是为患者提供更高效、精准、个体化的服务,尤其助力基层和慢性病患者提升健康管理水平。“无论是手术机器人还是AI诊疗工具,都应‘以患者为中心’,改善人民健康。”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通讯员 杨芳炒股配资平台知识
鼎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